1.中小学加强传统文化教育,有什么建议
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着丰厚的民族精神和道德理念,是我们在新时代进行青少年道德建设 的重要思想养分,在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青少年进行世界观、人生观、价值观、理 想信念等方面的教育有着极为重要的导向作用。
因此,我们要深入挖掘和利用传统文化中的 精髓,积极寻找优秀传统文化与现代化建设的结合点,赋予它新的时代气息,使其成为新时 期青少年思想道德规范的基础。一、家庭要发挥源头作用,将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纳于日常生活之中。
家庭是青少年的第一课堂,家长是其子女的第一任老师,家庭对孩子的影响是潜移默化 的,也是根深蒂固的。重视家庭德育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,然而过去作为孩子启蒙的传统 文化教育,现在被许多家庭放置到一个可有可无的角落,家长们更加强调知识的传授而忽略 道德的教育,更加重视物质财富而轻视高尚的道德情操,认为孩子只要学习成绩好就行了。
青少年时期正是人的价值观形成时期,其思想品德可塑性很强,对事物的真假优劣辨别能力 不够,因此我们要将中华民族特有之诚信守约、勤劳俭朴、扶弱济贫、尊老爱幼这些传统美 德融入日常情态之中,通过家长们的言传身教对青少年进行教育,加强青少年品德修养。教 育引导青少年热爱传统文化,丰富历史知识,拓展人文思想,塑造优秀的行为品格都有着重 要的促进作用。
另外,家长对传统文化的认知度会直接影响到青少年对传统文化的态度,家 长们也可以通过古典文学沙龙、传统服饰的美学研究、中华戏曲欣赏等来增强自己对传统文 化的感性认识和兴趣,通过积极参与学校组织的家长学校、亲子互动等活动,进一步促进教 育观念的转变和亲子关系的调适,从而增强家庭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效果。二、学校要发挥纽带作用,将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放在重要的位置上。
学校是传统文化教育的主渠道、主阵地,有着先导与示范作用。由于社会上功利主义的 盛行,使学校的办学方向也要不断地加以调整以迎合社会的需求,重教轻德,重分数,忽视 思想道德建设,在帮助学生树立远大理想和正确人生观方面做得不够,没有将优秀传统文化 教育放在重要的位置上,学生们普遍存在吃苦耐劳精神差,不善于团结与协作,精神困顿,缺乏必要的应对生活的精神素养和能力,缺少助人为乐的品质和行为,这无疑与传统价值观 在现行教育中的缺位有着很大的关系。
因此学校要立足于“先做人、后成才”的德育观点,一方面努力推进让优秀传统文化走进课程、走进课堂,在校园内营造热爱优秀传统文化的良 好风气。学校要组织编写由浅入深、循序渐进,符合不同阶段学生特点的中华传统美德教材,在小学生中讲故事,在中学生中讲规范,在大学生中讲理论,将民间游戏作为学生体育课的 教学内容,让优秀传统文化资源在整个教育体系中占据一个相对合理的地位;要经常播放古 曲、古乐,把古代先贤的语录贴在校园里,把传统教育寓于校园环境、校园文化之中;要整 合团队和政教的力量,形成合力,将团队活动与学生的日常行为规范的要求相结合,与“八 荣八耻”教育相接合,开展中小学生传统美德教育。
要发挥共青团、少先队独特的政治优势 和组织优势,将优秀传统文化的教育内容糅合进丰富多彩的团队活动,并通过组织学生社团、兴趣小组等方式研究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;另一方面要积极探索将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引入社 区、引入家庭,因地制宜地以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开展教育。学校要加强与社区少先队工作 委员会联系,把青少年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作为社区少先队工作的重要内容,充分发挥社区的 综合依托优势,开展 “传统游戏节”、“采民俗风、学民间艺、弘民族魂”等丰富多彩的活 动,用优秀传统文化引导、熏陶、感染青少年。
指导家庭传统文化教育,通过召开家长会、交流会等活动,促进家长素质的提高,用家长素质的提高去带动影响青少年。三、社会要发挥平台作用,共同营造崇尚优秀传统文化的良好氛围。
弘扬优秀传统文化,加强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,是一项关系到国家前途和民族命运的希望 工程,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刻不容缓的任务,需要全社会的关心、支持和参与,共同为青少 年搭建优秀传统文化平台。一、要积极开展优秀传统文化的研究和保护工作。
教育局、教育科研所、教育学会、高等学校及共青团等有关部门要组织力量,对传统文化进行认真研究和系统整理,编写教材与课外读物,对学校、家庭、社区传统文化教育进行宏观指导、组织与管理,组织、指导开展传统文化教育活动,组织传统文化教育经验交流;要不断完善传统文化保护的法律体系,切实做好有关法律条文的司法解释,依法保护传统文化;文化部门要认真实施民族民间文化保护工程,切实加强民族民间文化保护工作。二、要充分发挥新闻媒体 的作用,加强对优秀传统文化的宣传。
报刊、广播、电视和互联网等新闻媒体要把优秀传统 文化宣传作为重要任务,开设专题、专栏,通过新闻报道、文艺晚会、言论评论、专家访谈、群众讨论和公益广告等多种形式,多侧面、多角度地宣传介绍优秀传统文化;运用现代传媒 手段和文化经营模式,把我们富有内在特色的传。
2.新办国学教育的意义是什么
新办国学教育 教育部“十二五”规划课题《传统文化与中小学生人格培养研究》课题组执行主任张健在报道中介绍说,目前国家提倡的“中华优秀传统文化”至少应该包括国学经典、传统艺术和民俗文化三部分。
但一些学校认为,学学《弟子规》、背背《论语》就是国学教育了,忽视了传统文化中经典、艺术、民俗的相互关联性和整体性,没有从各年龄段的差异性去构建完整的中小学传统文化课堂。另一方面,想找到各领域文化融会贯通的国学教师也是个难题。
教国学的老师应该精通儒释道兵医艺多个门类的文化,对学生进行人格教育。但目前,并没有哪所高校专门培养“国学人才”,甚至没有“国学专业”。
3.怎样培养小学生学习传统文化知识
国学经典,蕴涵常理常道、教导人生常则常行,是人类最有价值、最高哲学的书。
国学蕴含了中华民族的精神、传统美德和价值观念。国学机的经典国学凝聚了中国数千年的文明史和传统文明,体现了中华民族博大精深的文明精华;行文流畅,气势磅礴,辞藻富丽,前后连接,朗朗上口;内容丰厚,包括有比如地舆、地舆、前史、治国、修身、品德、道德等丰厚常识,古往今来,很多少年儿童从中罗致常识,陶冶情操,提高涵养。
那们该如何培养小孩从小学习国学的兴趣呢? 1、家长要做好榜样。首先家长自身要提升自身对国学的认识。
2、营造学习国学的氛围,家里多放和传统文化相关的东西,如油画,字画等等。 3、引导孩子学习激发孩子的兴趣,劳逸结合 4、时间不够的可以购置一台沃霖国学机,在家中经常给孩子播放学习。
这样潜移默化,耳濡目染的结合下孩子可以很快的接受吸收背诵国学的内容,为今后的学习成长打下深厚的品德基础,以及文字量。 孩子通过沃霖国学机学习国学的益处 1、开发孩子智力潜能,培养儿童记忆能力和语言学习能力。
通过让孩子跟读学习训练,孩子的普通话自然得到训练,普通话变得流利、标准,而且口才卓越,语言表达能力超强! 2、培养孩子养成良好的思想品德 能让孩子拥有智慧,提升修养,培养爱心,能让孩子知书达理,懂谦虚,拥有温文儒雅的气质。 中国传统文化中有很多宝贵的教人怎样做人做事的道理:“人不知而不愠,不亦君子乎?”“三人行,必有我师益”“凡出言,信为先”……孩子在诵读这些朗朗上后的语句时,不仅能够识字认字,更是在潜移默化中学习了中国传统文化及其中包含的的美德,培养起良好的人文素养、心理品质、道德品质和人生修养。
3、让孩子养成好的行为习惯 小学生学习国学的三大益处:当前,大多数学生都是独生子女,由于家庭的宠爱,家长的疏忽,以及社会环境的影响使现在许多孩子养成了不良的行为习惯:自理能力差,依赖性强;心里不成熟,缺乏坚韧不拔的意志;任性,我行我素,不顾他人感觉;自私狭隘》……而在《弟子规》、《论语》、《孟子》、《道德经》等先贤的著述中的大多经典恰恰是给出了解决这些问题的方式方法。
转载请注明出处博思文化网 » 传统文化与提高中小学学力(中小学加强传统文化教育,有什么建议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