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.河南洛阳都有哪些古村落?
古建筑和古村落共63处:
老城小石桥(明)、李家大院(清)、于家大院(清)、里仁巷林家大院(清)、董家大院(清)、仙果市街林家大院(清)、潘家大院(清)、史家大院(清)、庄家大院(清)、马家大院(清)
高新区龙潭寺(明、清)
洛龙区孙氏家庙(清)、火神庙(清)、关帝庙(清)、韩氏官府(清)、孙氏旧宅(清)、郭氏官府(清)、萧氏住宅(清)
偃师玉帝阁(清)、兴福寺大殿(清)、泰山庙(后周广顺元年)、高龙中岳庙大殿(清)
新安城隍庙(清)、文庙(清)、吕氏故居(清)、玉皇阁(清)、韩钧故居(清)
栾川靳家楼(清)
洛宁草庙岭民居(民国)、王范清真寺(清)、崖底关帝庙(清)、福严寺(明)、龙泉观“三清洞”(明)、千佛寺(明)、山陕会馆(清)、宋礼祠堂(明)、聚魁楼(明)、程村双龙桥(明)、上王召铁梁桥(清)、王范登云桥(清)、乔家宅(清)、中原寿安山古村落(民国)、禄北安居寨(清)
伊川大觉佛寺(清)、皇觉寺(清)、伊川书院(清)、温沟民居(清)、南岳庙(清)
汝阳文庙(清)、杜康庙(清)
嵩县云岩寺及碑刻(唐、清)、朱熹祠(清)、十方海会普同之塔(明)、五顷寺石塔(明)、三圣殿并舞楼(清)、庆安寺(明)、岱岳宫(明)、财神庙戏楼(明)、城隍庙舞楼(清)、慧光寺(清)、竹林寺(清)、水泉寺(清)、于伯恭故居(清)
2.洛阳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,人文方面你了解多少
以洛阳城为中心的河洛地区,历史上被称为“河南”,与“河东”、“河内”相对应,是华夏民族最早的政治活动中心。
自从有历史记载以来,洛阳城一直是这一地区的政治中心。 西周时期,周成王时周公营雒邑,此为成周城所在,是西周王朝的东都,直属于周天子。
东周时期,雒邑为首都,其余大体和西周时期相同。 战国时期,雒邑改称雒阳。
秦置三川郡,郡治雒阳,辖今三门峡市(除灵宝外)、洛阳市(栾川西部除外)、巩义市、荥阳市、郑州市区、中牟县、原阳县。 西汉时期,此地区东部为东都洛阳为中心的河南郡,西部属弘农郡。
从这一时期开始,“河南”正式成为行政区划中的一个地理名词,直到清朝。在这两千多年的历史里,“河南郡”、“河南尹”或者“河南府”一直特指此以洛阳为中心的地区。
此时的河南郡,辖今偃师市、孟津县、巩义市、荥阳市、郑州市区、中牟县、新郑县、新密市、原阳县、汝阳县、伊川县、汝州市。 西部属弘农郡的有今天的三门峡市全部、宜阳县、新安县、洛宁县、嵩县、栾川县已经现在南阳市和陕西省的部分地区。
东汉时期,河洛地区的建制与西汉时期基本相同,只是河南郡改为河南尹,辖区不变。 三国时期,属曹魏。
雒阳改称洛阳行政建制基本上沿袭东汉。 河南尹有所扩大,此时的河南尹包括今天的偃师市、孟津县、巩义市、荥阳市、郑州市区、中牟县、新郑县、新密市、原阳县、汝阳县、伊川县、汝州市、登封市、禹州市、嵩县。
跟两汉时期相比,多了登封、禹州、嵩县。 西晋时期,大体仍然沿袭两汉旧制。
不同之处在于,河南尹又改回河南郡,同时东部析置荥阳郡,包含今天的荥阳市、郑州市区、中牟县、新郑市、新密市、原阳县。 同时河南尹向西有所扩展,包含了新安县和宜阳县东部。
此时,河南郡包含的地区有偃师、孟津、巩义、登封、汝州、伊川、汝阳、禹州、嵩县、新安。 东晋十六国时期,天下大乱,行政区划已不可考。
唯一可以肯定的是,河洛地区仍为以洛阳为中心的河南郡。 附近的其他各郡基本没有变化。
北魏统一北方后,迁都洛阳,又改河南郡为河南尹。另置渑池郡,其他各郡无变化。
但新设了很多县。 隋朝统一天下,复改河南尹为河南郡,以东都洛阳为中心。
辖今偃师、孟津、巩义、登封、伊川、嵩县、宜阳、新安、渑池、陕县等地。 汝州、汝阳该属襄城郡,郡治从襄城迁到汝州。
唐朝区划变化很大。河南郡改为都畿道河南府,仍以洛阳为中心。
辖区比隋朝的河南郡有所扩大,加入了今禹州市、新密市、洛宁县、济源市、温县、孟州市。 五代十国又是天下大乱,增设陕州、孟州(很可能是唐朝中后期设置的),所以河南府的辖区很可能又回到隋朝河南郡的范围。
北宋时期河南府以西京洛阳为中心,辖今日巩义、登封、渑池、偃师、孟津、伊川、新安、宜阳、洛宁、嵩县 南宋时期金国河南府辖区有所缩小,辖今日巩义、登封、渑池、偃师、孟津、新安、宜阳大部、伊川小部分地区 元朝设河南江北行省,从此以后,“河南”所指代的范围不再限于河洛地区。 不过以洛阳为中心的河南府一直存在到清朝末年,只是作为河南江北行省或者河南省的次级行政区。
此时的河南府路向西扩展,收纳了灵宝、陕县、洛宁,其他辖区不变。 明朝河南府进一步扩大,又增加了卢氏、栾川、嵩县、伊川大部;清朝从河南府析置陕州,包括今天的陕县、灵宝、卢氏,以及栾川一部分地区。
文化 洛阳是中华文化的读本和华夏文化从萌芽、成长走向繁荣、壮大的中心和象征。史学考证知,文明首萌于此,道学肇始于此,儒学渊源于此,经学兴盛于此,佛学首传于此,玄学形成于此,理学寻源于此。
洛阳是中华姓氏主根、闽南、客家之根。中华民族最早的历史文献“河图洛书”出自洛阳。
被奉为“人文之祖”的伏羲氏,根据河图和洛书画成了八卦和九畴。从此,汤、武定九鼎于河洛,周公“制礼作乐”,老子著述文章,孔子入周问礼,洛阳历代科学泰斗、学术流派、鸿生巨儒、翰墨精英,更是照耀史册,灿若繁星。
中国传统文化儒、佛、道的产生和发展与洛阳密切相关,中国四大发明与洛阳息息相联。 伏羲,作为人文始祖,发现了“河图”与“洛书”,发明了“八卦”,成为中华民族的瑰宝,老子著有《道德经》,苏秦佩六国相印,纵横游说于六国之间,才子贾谊博怀济世文章,班超出使西域,班固修《汉书》,许慎著《说文解字》,司马光编修《资治通鉴》,张衡发明浑天仪、地动仪,蔡伦发明造纸术,虞初的《周说》,陈寿的《三国志》,欧阳修的《新唐书》、《新五代史》等,无一不是在洛阳这块沃土上完成的。
程颐、程颢兄弟开创宋代理学,著名的“建安七子”、“竹林七贤”,“金谷二十四友”等云集此地,谱写华彩篇章,左思一篇《三都赋》,曾使“洛阳纸贵”,“洛阳才子”,“汉魏文章半洛阳”。张衡发明地动仪,蔡伦造纸,马钧发明翻车……以洛阳为中心的河洛文化和河洛文明,是中华民族文化的核心和源头,构成了华夏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。
洛阳文化——牡丹文化 牡丹是中国园艺花较早用于观赏的花卉之一。在牡丹栽培过程伊始就与洛阳结缘。
洛阳牡丹始于隋,盛于唐,而“甲。
3.洛阳文化有哪些
洛阳位于河南省西部、黄河南岸。
是“华夏第一王都”,是八大古都和国务院首批公布的历史文化名城之一,是“丝绸之路”起始点(长安、洛阳)之一,是中国历史上唯一被命名为“神都”的城市。是中国历史上建都时间最早、朝代最多、建都时间最长的城市,也是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和“感动世界的中国品牌城市”。
洛阳因地处古洛水之北岸而得名。以洛阳为中心的河洛地区是华夏文明的重要发祥地。
“崤函帝宅,河洛王国”,洛阳在历史上相当长的时期内,曾经是我国政治、经济、文化的中心,亦是道路四通八达的交通枢纽。漫长的历史孕育出洛阳独一无二的历史与文化,衍生出其独一无二的特产。
给洛阳这座千年古城添加上浓描重绘的一笔。唐三彩唐三彩是中国唐代的艺术精华,距今已有1000多年的历史。
唐三彩是指唐代俑器和陶器上的釉色而言。唐时多以红、绿、黄为主,故称“唐三彩”。
三彩是通称,并不限于三种颜色。除红、绿、黄外,还有白、黑、兰紫等颜色。
唐代这种艺术珍品,大部在洛阳发掘出来,故有“洛阳唐三彩”之称。唐三彩的作法是将做好的坯体,装在窑内烧至1100度左右,取出施彩,然后再放进烧窑内烧至900度左右即可。
唐三彩釉质的主要成分是硅酸铝。呈色剂是各种不同的金属氧化物。
唐三彩的复制和仿制工艺,在洛阳已有百年的历史。经过历代艺人们的研制,使“洛阳唐三彩”的工艺技巧和艺术水平达到了一定的高度。
目前,洛阳唐三彩的生产厂数十家,以洛阳市美陶公司生产的为最佳。外宾及国内游客来洛观光时,无不带回三彩制品作为纪念,国家领导人出国访问时,多以“唐三彩”作为馈赠礼品,洛阳人也多用“唐三彩”作为重要礼品赠送亲朋。
唐三彩的造型主要是马、骆驼、人物。洛阳牡丹洛阳是著名的牡丹之乡,有许多吟咏赞美牡丹的诗句留传于世,唐代诗人刘禹锡就有“唯有牡丹真国色,花开时节动帝京”的诗句,到了宋代诗人李正封的“国色朝酣酒,天香染夜衣”一句更使牡丹获得了“国色天香”的称号。
洛阳牡丹千姿百态,根据颜色、花形、产地、种植等不同特点,可以分成90多个品种,其中以“姚黄”、“魏紫”最是有名。春日赏牡丹的习俗由来以久,最早始于唐代,赏花时间最长可达20多天。
从1982年开始,洛阳市把每年的 4月15日至25日定为“牡丹花会”,在赏花的同时还举办丰富多彩的灯展、诗会、影展、书画展等文化娱乐活动,每年花会期间,中外游客纷至沓来,络绎不绝,盛况空前。洛阳剪纸剪纸是洛阳民间传统装饰艺术的一种。
早在汉、唐时期,民间妇女即有用金银箔和彩帛剪成花鸟贴鬓角为饰的风尚。后来逐步发展,在节日中用有色纸剪成各种花草动物或人物的故事贴在窗户上(叫窗花)、门楣上(叫门签) 作为装饰,也有作为礼品装饰或刺绣花样之用的。
洛阳剪纸分为简刻和繁刻两类,前者粗犷豪迈、造型简朴,后者结构繁茂、精巧秀美。根据剪纸时用纸色彩不同,分为单色剪纸和彩色剪纸两种。
建国后,洛阳剪纸艺术得到较大发展,出现了以李少白、周绍凯为代表的一批剪纸艺术家。李少白的剪纸把传统艺术和现代艺术手法巧妙结合,创造了数千幅独具特色的剪纸艺术作品。
其创作题材广泛,表现了现代生活的各个方面。如《祖国花朵》等作品,构图明快自然,手法细腻,明暗协调,技法独特。
李少白剪纸把洛阳剪纸艺术推到从未有的高度,代表了中原剪纸艺术的最高水平,赢得了海内外的声誉。周绍凯的剪纸也很有特色,其作品多吸收中国画、版画、年画及雕塑艺术的特点,以丰满圆润为特色。
洛绣洛绣是洛阳传统的工艺品,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。它是以纻麻布等纺织品为主要原料,在有关药物的配合下,用特殊的技术织成。
主要图案包括人物、花卉、飞禽、走兽、山水、园林等。特点是色彩鲜明、工艺精巧。
河洛奇石“河出图,洛出书”,在远古的时候,黄河出现龙马负图,洛河出现五彩神龟。河洛文化是中华文明的策源地,黄河流域是中华民族文化的摇篮。
河洛一带自古就是先民、帝王们主要的活动中心,神奇土地上的神奇河流,出产的美石品种,也同样有其独特之处。洛阳处于黄河流域中段,上游峡谷中各种山体岩石经过数百万年剧烈不停地冲刷、撞击和洗磨,终于在洛阳这段特殊地理环境中沉落、留滞,生成了质地坚硬、造型生动、线条流畅、图案美丽、色彩斑斓的天然奇石。
真是天地、人间没有一位巨匠具有黄河这样雄伟的气魄。她从九天直下,一泻千里,以无与伦比的力度与刀工雕刻琢磨她的作品。
所以黄河石才能成为天地间的自然瑰宝。黄河石构图奔放,粗犷雄浑,洋溢着九曲黄河奔腾咆哮的力度和野性。
她多侧面、多主题地显示出黄河文化的广博内涵。全方位、多层次地反映出地球与人类发展,与万物之间的相互依存的关系。
特别是黄河流域洛阳段发现一种很奇特的太阳石(或月亮石),在石面上产生一种圆如太阳、月亮的图案,有的似东海日出,有的如彩霞满天、月上山岗等意境。太阳石、月亮石是黄河中游的瑰宝,是河洛奇石中色彩最鲜艳、最独有的一个品种。
青铜器洛阳青铜器制造业历史悠久,始于夏代,盛于西周。自1973年以来,洛阳工艺。
4.洛阳有哪些文化遗产
龙门石窟是世界文化遗产,殷墟刚刚拿到,嵩山、云台山是世界地址公园 洛阳龙门石窟 AAAA 河南洛阳龙门石窟位于洛阳市东南,分布于伊水两岸的崖壁上,南北长达1公里。
龙门石窟开凿于公元493年,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前后。历经东魏、西魏。
地址:河南省洛阳市洛龙区龙门镇 洛阳白马寺 AAAA 白马寺位于河南洛阳市东郊一片郁郁葱葱的长林古木之中,占地面积约4万平方米。创建于东汉永平十一年(公元68年),是佛教传入中国后第一座由官府。
地址:河南省洛阳市洛龙区白马寺镇 汉光武陵 汉光武陵原称原陵,又称汉陵,位于洛阳市北20公里处的孟津白鹤乡,南依邙山,北临黄河,总占地约6.6万平方米。汉光武陵是东汉开国皇帝世祖刘秀。
地址:河南省洛阳孟津县白鹤镇铁谢村西南 /travelguide/SearchResult.asp?SearchType=China&CountryID=1&ProvinceID=14&CityID=&SightTypeID=&KeyWord=&ColumnOn=&OrderBy=&CurPage=1。
转载请注明出处博思文化网 » 洛阳传统文化村落(河南洛阳都有哪些古村落?)